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学者风范 师者本色——记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团队“先进建筑材料科研学术团队”

    日期:2010-04-12来源:刘哲 浏览量:

      日前,从全省科技奖励暨技术创新工程推进大会上获悉,我校有6项科技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其中常钧教授等申报的“硫铝酸钡钙水泥基修补材料的研制及工程应用”获得一等奖。这个消息在乍暖还寒的初春三月,如一阵暖风吹绿了校园,让我们心中无比喜悦。

    科研团队树下学者风范

      “硫铝酸钡钙水泥基修补材料的研制及工程应用”是以硫铝酸钡钙为主要矿物的硫铝酸钡钙水泥作为基料掺入适当比例的掺合料制备的修补材料,选择适宜的外加剂,调节其最佳的抗渗性、抗裂性、耐侵蚀性、抗冻性,使之成为一种可在沿海海潮影响作用地区,在混凝土桥梁防护与修补工程中应用的优良水泥基修补材料。此种水泥已在山东、河北等多家水泥厂生产,经济效益显著。这个项目是以常钧教授为项目负责人,叶正茂、周宗辉、芦令超、黄世峰、程新等参加的项目。

      常钧教授介绍说:“这个项目从2002年工业化生产后开始准备应用于工程中去,这些年团队为这项工程付出了很多。”“这次研究的硫铝酸钡钙水泥属国内外首创,主要是利用一些工业废渣,使其变废为宝,而且性能好,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既减少了污染,又迎合了如今提倡的低碳课题,社会效益显著。”谈到这个项目时,常老师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为了检验混凝土的抗海水侵蚀性能,我们找来单根上吨重的老化电线杆,包上水泥做模拟桩放入海水中浸泡。期间要不断取回部分试样,再养护。团队里的成员要经常出差,一年有很多的时间要在工地上和企业里度过。”

      可当常老师谈到自己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们这个团队的成果,程新校长是团队的带头人,也是我的老师,我只是在这个科研团队中负责这个项目而已。”这个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烟威高速金山港大桥、双岛海湾大桥、威青高速五龙河大桥和青岛海湾大桥等工程中,效果良好。这正是一个团结协作、蓬勃向上的科研团队的出色表现。

      一个出色的团队必定拥有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常老师本科就读于米兰·(MILAN)官方网站,,程新校长那时就是他的老师。如今,他与水泥已经打了20多年的交道,早已成为这个领域不可多得的人才。常老师笑着向我透露,有外面的单位提出高薪聘用他,被他回绝了。他说,是米兰·(MILAN)官方网站,培养了他,他的个人成长也离不开这里,在他骨子里就是济大人。不光是他,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面对外界的丰厚待遇都不舍得离开,这就是团队的力量。随后常老师与我聊起了他们的优秀团队。

      一个出色的学科带头人带领的科研团队,不仅拥有一个和谐宽松、合作互助、共同学习、互相激励的氛围,并且他们取长补短、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科研工作效率。这个团队以程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团队里的其他老师也都是材料专业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才。黄世峰老师从香港科技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后直接回到这个团队,周宗辉老师也是从青岛理工大学被吸引到这个和谐的团队中来的。程新教授、芦令超教授和常钧教授等不仅担任繁忙的行政工作,而且还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程新教授常常利用晚上、节假日时间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和指导。材料学院院长芦令超也是这样,只要不出差,几乎每天都在忙于工作和科研。常老师的父母都七十多岁了,想去青岛玩,常老师定了两次宾馆,可因为工作,两次计划都搁浅了。黄世峰老师的母亲春节期间一直住院,但这是申报国家技术发明奖提交材料的关键时刻,黄老师医院、学校两边忙,工作丝毫没耽误。团队里的叶正茂老师负责跑外,他长期在工地上坚持工作。叶老师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就是累点。”是啊,他们天天都这样。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假期,休息的时间都很少。

    教学过程更显师者本色

      由于团队的老师们工作繁忙,我只联系到了常钧与叶正茂老师。于是我只得从他们身边的研究生入手,了解一下其他的老师。走进材料学院405实验室,一群青春而又睿智的学生迎上来,得知我要了解他们的导师们,一个个打开了话匣子。

      “我就是为了常老师才留在济大的。”常老师的研究生吴昊泽笑着说,他考研考了400多分,愣是哪都没去。“常老师脾气随和,课堂气氛自由,对学生毫无私心,有一次,我向他请教问题,他刚出差还没进家门,就让我直接去他家了。”“常老师讲课生动,除了课本的内容,常老师会给我们补充大量实用的知识,并且一切都替学生们考虑,连话费、网线他都会关心。”正如常老师自己所说,科研和教学是相互融合的,教学的课本内容是枯燥的,只有把科研最前沿的知识传达给学生,教学才变成一件生动有趣的事情。学生孟祥谦这样评价叶老师:“平易近人,为人谦和,是我们的榜样。”“虽然这样,叶老师在学术上是很严谨的,对我们要求很高。去年他身在美国还要求我们每周准时向他汇报学习情况。”周老师和黄老师的学生也争相开口:“黄老师是特别负责的老师。”研一的孙敏这样说。师姐廖双双说到:“黄老师特别细心,追求完美,讲究效率。”周老师的学生李召峰立马抢着说:“虽然我们周老师还在国外,但知道我要参加‘南昌会议’,论文题目就给我改了六遍。”严谨的学者们也必然会严格要求他们的学生。

      团队里每位老师都把学生当作子女看待。传道、授业、解惑,乃至更多。正是这样学术严谨而又注重自由发展、如家一般的团队,才培养出如此多的精英人才。滕冰现任青岛大学博士生导师,朱建平现任河南理工大学学术骨干,沈业青现任安徽师范大学老师,申玉芳现就职于桂林工学院,胡雅莉就职于泰山学院,李宁现任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院课题负责人等等。在学校里,他们不光是科研创新的璀璨新星,更是传道授业的光辉师者。

    不懈追求结出丰硕成果

      米兰·(MILAN)官方网站,先进建筑材料科研学术团队长期立足和服务于山东建筑材料行业,围绕着建材工业产品升级、技术革新、工艺设备改造等进行了持续、系统的科研工作。近年来团队不断发展和壮大,目前,该团队许多方面在全国建材行业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

      先进建筑材料科研学术团队,是在程新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形成的。团队一直围绕建筑材料领域开展工作,研究方向持续、稳定,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形成了以程新教授为带头人、以学术骨干为支撑、5个研究方向为重点的紧密型学术队伍。

      团队注重解决技术难题,不断扩大科技影响。面向建筑材料行业,立足市场,积极推广新技术,为建材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本团队在特种水泥、水泥基智能复合材料方面的现有科技实力和科研能力,代表了本行业的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团队在推动水泥技术进步与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材企业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有力地促进了山东省乃至全国建材行业的技术进步。

      科研团队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1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0余篇;获得授权或公开专利35项;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863项目2项、973计划子课题项目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7项、军工项目2项及20余项省部级项目,并承担多项企业科技开发项目,为山东省及全国建材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和谐、高效、团结的科研团队,收获的不仅仅是沉甸甸的学术成果,更是他们不可限量的学术前景。求索之路固然漫长,但这个团结和谐、永不言弃的团队,凭着那份执着与追求,必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 (本报记者 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