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淡泊名利 投身学术——记第五届齐鲁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王志玲老师

    日期:2010-05-28来源:隋晓燕 栾俊 浏览量:

      像春风轻轻吹过,像春雨悄悄落下,温柔地抚摸小草,帮助嫩芽茁壮成长而不留任何痕迹。投身教育工作二十余载,王志玲老师将她的爱播撒,默默地浇灌并抚育着她的孩子们。

      王志玲老师是化学化工学院的教授,工学博士,现担任有机化学教学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特种功能性共聚物及其生物质复合材料。一直以来,王老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与科技创新等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学术研究论文20余篇,SCI和EI收录论文10余篇。此外,凭借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王老师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及省级项目,包括主持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和省部级项目多项。

      在化学化工学院的众多教授中,她的成果或许不是最闪耀的,可是多年来,身为一名老教师,她以身作则,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朴实而低调,是勤奋的典范;她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是年轻教师学习的好榜样。

      梅花香自苦寒来——化学化工学院的专利状元

      化学在很多人眼中是不适合女性的学科,尤其是在有机化学专业上,整日与潜伏着巨大毒性的有机化学原料打交道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但是王老师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并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前行,不断进步。王老师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申请申报专利,通过专利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已提交9件专利申请,其中8件已获得授权,成为我校个人申请专利数量最多的老师之一。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我们在享受着他人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益处的同时,也必须乐于用自己的发明去为他人服务。”在申请专利保护的同时,王老师也注重专利成果的推广,其发明专利“羟基丙烯酸脂共聚物胶粘剂及其制备”已转让到浙江宁波一家企业,让企业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种叫做执着的力量引导着王老师在科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前行。到目前为止,王老师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其中以第1发明人13项,第2发明人1项,以第1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9项,以第2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项。对于拥有如此多专利,王老师的态度是,一项专利不是用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完成的,“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只有刻苦的钻研、坚忍不拔的努力,才能在所追求的事业上有所成就。王老师还指出,专利是工作的总结,也是一种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获得专利的关键因素就是发明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所以在科研工作上要学会创新。访谈中,王老师告诉笔者,她这种对专利的认识,主要是受到了其博士导师的启发,她的导师就是一位热衷于专利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科学工作者。同时,王老师为人谦虚,她总是说,荣誉不只属于自己,发明专利的产生离不开学生的协助,学生是工作中坚实的后备力量,如果仅凭个人单薄的力量,她不会有今天这些成就。所以,她的所有专利都有学生的提名,这也给她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磨练自己的平台。

      兢兢业业搞科研——工作成果为社会所承认

      巾帼发明家评选活动的开展旨在激发全省妇女的创新热情,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女性在推进先进生产力和发展先进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全省广大妇女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发明创造,积极投身创新型省份建设,在科学技术领域建功立业。王老师笑谈,此次获奖她感到意外与幸运,因为自己努力工作并不是为了追求功利,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责任,是对事业的执著与坚持,获奖是社会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也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对此,魏琴副院长对王老师做出了高度评价,在同事们眼中,王老师勤恳做事,一贯朴素,是一位极富内涵的教师领头人。从她的身上,能够学习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忠于事业的坚韧精神。

      “科学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王老师就是如此。尽管在科研的道路上充满荆棘,王老师从未轻言放弃。二十多年的工作,风风雨雨,王老师都以乐观的精神坦然面对,失败的时候学生就是她的动力,困难将她磨练得更加有奋斗的勇气。

    丹心热血沃新花——学生的良师益友

      为人师表的王老师,目前正在教授09级学生的有机化学课,她讲课专业性强,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诙谐的语言,但她用热情与激情感染着同学们,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所以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听王老师讲课。为了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王老师将自己在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融合到授课过程中,并与学生交流自己的科研体会,以强化学生对课程的掌握,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同学们对前沿科学知识的兴趣。在平日里,王老师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她总是能洞察到学生的需求与困难,并尽可能地为他们排除干扰,以保证学习的质量,使得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对此,由她指导做毕业设计的大四毕业生感触颇深,在实验室,王老师帮助毕业生们解决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远离家乡独自求学的同学们感受到了母亲般的关怀!

      王老师的生活可以被描述为两点一线:教室与实验室。一只手提纸包,一只挎包,一身朴素的装扮,她从来都是在忙碌地奔波,一刻也不停息。提及现阶段的打算,王老师只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好好上课,好好指导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这就是她的全部事业,简单的两件事,却需要她全身心的奉献。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忙碌却井井有条,虽然不注重外表的打扮却更有内涵,和蔼可亲却又威信极高。(学生记者 隋晓燕 栾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