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以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 乘势而上 推动法学院跨越式发展

    日期:2010-06-17来源:   浏览量:

      自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成功和重大突破:诸如审时度势,确定了“综合性、开放式、国际化、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中长期奋斗目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异成绩;学科建设获得博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省市共建签署协议,搭建起了省市共建新平台等,这些成绩的取得均得益于学校党委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与此同时,法学院也在教育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回顾学院快速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的成功经验,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从而乘势而上,推动学院跨越式发展。


      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高校担负的最基本功能,也是高校获取社会声誉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法学院始终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作为中心工作,牢固确立教学为主、教学为重、教学为先的意识,把学院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修订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根据学科状况及专业特点,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多次召开座谈会、论证会,修订培养方案,明确法学和社会学两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适应我国法治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培养基础扎实、学风优良、实践能力强的应用性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


      2、强化教学规范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因为搞好课堂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学院强化了课堂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指导和监控,制定了课堂教学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为本科教学活动的全程质量管理提供依据。近几年,由于学院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学院涌现出了省十大优秀教师1人、米兰·(MILAN)官方网站,优秀教学奖1人,青年教学能手2人,起到了明显的示范作用。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学院的法学、社会工作及劳动和社会保障三个专业均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仅掌握理论知识尚不能迅速适应社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为此,根据专业特点,学院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将实践教学内容纳入课堂教学体系,完善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了确保实践教学需要,学院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在省市公、检、法、司、民政及劳动等部门建立了40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开通了12315青少年维权热线和12338妇女维权热线,与北京律政、北京新起点合作举办司法资格培训等等。近年有多家律师事务所纷纷为学院捐款、捐物,支持学院办学,仅众成仁和律师所在学院就设立6万元的奖学金,奖励那些实践能力突出、品学兼优的同学,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4、强化对学生创业、职业规划的指导,提高就业数量和质量。学院历来重视学生职业规划的辅导和指导工作,通过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多次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指导大一、大二的同学科学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早准备、早规划,有效避免了由于缺乏明确目标而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正是因为学院强化教学的组织管理,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法学院学生在考研、公务员、选调生及司法资格考录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2006年有64名同学考取研究生,22人考取各级各类公务员、选调生;2007年有71名同学考取研究生,20多人考取各级各类公务员、选调生,其中1名同学在数千名考试中脱颖而出考取中纪委选调生,吕雯婷同学在青岛地区公务员考试中获得笔试成绩第一名。2008年有54名同学考取研究生,其中有2人考入北京大学,有21名同学考取公务员、选调生。2009年有59名同学考取研究生;2010届毕业生有71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其中法学专业考研率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33名同学通过司法资格,20多名同学考取了公务员或选调生。李凤同学既通过了司法资格,又考取了研究生,同时还被基层法院录用为法官。


      二、科研及学科建设取得明显突破


      推动学院发展的关键是科研及学科建设,科研及学科建设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法学院以科研及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组织和规划,完善体制机制,强调激励和约束,实现了科研及学科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1、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新跨越。近年来,学院积极组织和有效推动,广大教师废寝忘食地投入科研工作,出版和发表的论著、论文、申报的项目及获得的奖励逐年递增,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06年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2007年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2008年出版论著、教材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申报省部级和地方研究课题29项,其中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项目总经费28.5万元;2009年出版著作、教材4部,发表论文、研究报告122篇,数量居文科第一,其中有5篇论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摘编或全文转载;有36项课题立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总额首次突破40万元,课题项目无论在数量还是在层次上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2、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学校部署,法学院制定了社会学、法学两大学科的发展规划,明确了学科发展的目标。社会学主要以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人口与社会保障、社区研究为研究方向,其中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作为重点研究方向。2007年社会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并取得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社会学学科在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人口学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学科方向上已经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引导,以学术骨干为中间力量的稳定的学术团队。法学主要以法律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经济法为主要培育方向,法学学科也初步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为引导,以学术骨干为中间力量的学术团队。在最近开展的第一批学位点建设和硕士申报工作中,学院将冲击社会学一级学科,力争取得突破。


      三、师资队伍建设不断优化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的关键是人才,法学院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院”之路,根据法学和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规划,采取培养、引进、聘用等多种形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引进了以陈岱云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梁丽霞、任惠颖、杜玉芬等优秀博士为骨干的学术团队。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访学进修。在引进的基础上,做好现有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去年学院有6位老师分别到美国爱丁堡罗大学、人民大学、北大、法大、北师大、北航做访问学者或读博士,特别是高灵芝教授带着项目到北师大访学,为学院与北师大的合作牵线搭桥,给学科发展谋取了更多资源。学院每年还选派30余名教师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及省级学术会议。这些同志外出进修、读博以及参加学术会议,不仅提高了自身专业水平,开阔了视野,同时他们学成回来之后,业已成为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今年学院多方联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安排20多名优秀博士试讲,做好优秀博士的考察引进工作,另外,先后联系学科带头人多名,其引进考察工作正在进行中。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措施,实现了学院师资队伍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强化学术交流与联系,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


      法学院作为一个年轻学院,历史积淀较浅,圈内知名度不高。为此,学院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同时,举办各类学术活动,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学术联系,扩大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近年来,学院邀请多名知名学者举办高层次学术讲座,学院先后邀请了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刘德龙,中国宪法学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焦洪昌教授,北京大学王磊教授,台湾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朱瓯博士,中国刑事法学会副会长何家弘教授等20余位专家学者为学院师生举办专题讲座。学院开展博士讲座月活动,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达到了扩大宣传的效果。


      积极承办全国及省级学术会议,扩大学科的影响力。自学院2004年承办首届山东省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之后,多次承办全国和省级学术会议。2009年成功承办了四次学术会议,举办了济南市法学会行政法学首届理论研讨会、纪念《共同纲领》颁布60周年暨学术研讨会、山东省社会学年会和山东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学术年会,来自省内外诸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2010年5月与兄弟院校共同承办了山东省法学会社会法研究会换届及学术年会。在这些学术会议上,法学院教师均提交多篇论文,很多老师担任主持人、主题发言人。今年学院又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培养研究生,拓展办学资源。通过上述学术活动,加强了与知名教授学者之间的联系,拓宽了学术视野,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


      五、党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日趋增强


      法学院党委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学院实际,围绕学院的教学、科研中心开展工作,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学院有力的领导核心和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在“迎评促建”、学位点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组织领导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争先创优”等活动中,学院党委按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密切联系学院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使党建工作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日常工作中,学院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集体决策,分工合作,主动配合”的工作规范,做到分工不分家,全院一盘棋,既增强了战斗力,又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总之,自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法学院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看到,学院在教育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及管理服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诸如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课堂教学效果仍需提高;科研方向有待凝练,学术团队有待强化等。法学院广大师生决心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以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为契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力推进学院跨越式发展。
      
      
    来源:法学院
    编辑:夏卫东、刘珂珂
    编审:高志刚、张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