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精心谋划 奋力争先 实现学院发展新跨越——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学院

    日期:2010-06-21来源:   浏览量:

      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经济学院紧紧围绕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及校党委的战略部署,坚持质量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以建成高水平学科、特色学科为发展目标,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目标管理,坚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探索跨越式发展之路,初步建立起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良性互动机制,学院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已由最初的弱小学院发展成为在校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文社科学院。


      一、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规程,做到廉政勤政。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院务公开制度,定期召开院务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大事集体研究决定,分工分头落实。凡涉及学院发展及教职工利益的大事充分征求意见、及时公示,增强服务意识和工作透明度;提高工作执行力,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内部工作良性机制。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不懈地抓好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党内生活的各项制度,加大制度防腐的工作力度。


      2、注重班子和基层支部建设,创建和谐学院。学院积极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党(团)组织创建活动,完善党员经常性教育体系,创新党团活动形式,增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职工党员、干部、教科研骨干和学生干部(骨干)进行教育与培训,增强了大家改革的信心,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在学院改革与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学院文化建设,学院教职工凝聚力强,民主气氛浓厚,战斗力强,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学院知名度不断提升。


      3、注重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院始终把师德师风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以树立良好的教风、学风、考风为重点,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学生日常良好行为养成及健全人格的培育,形成了科学有序、健康向上、竞争合作、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充分展现了学院学生的精神风貌。


      二、强化教学中心工作地位,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坚持“教学质量是立院之本”理念,围绕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开放型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目标,努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1、认真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及时修订、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结合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及评估结束后的教学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学院教学工作规程,教师们教学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和规范性明显提高,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稳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初见成效。


      2、完善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构建了教学过程全程评价机制。学院安排专人就教学质量监控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借鉴校内外经验,初步建立了二级教学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注重教学督导,坚持院领导听课制度,开展了教师间相互听课和观摩教学,学院教学督导体系比较完善。


      3、认真实施“教学名师”工程,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队伍逐渐成熟。在已经举行的学校前三届优秀教学奖和青年教学能手奖评比中,我院有3名教师获优秀教学奖、2名教师获青年教学能手奖。目前,已建立了12个院级教学团队,强化了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责任制,2008年《国际市场营销》课程被评为山东省高校首批双语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4、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积极探讨以就业和提高考研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学院先后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学生青春创业基地12个,校内经贸综合实训室投入使用,效果良好。


      5、积极组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等为主旨的教学研究活动,学院自主立项教学研究课题近40项,出版教学研究专辑2部,教师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0余篇;改变了教学研究成果少、层次低的现象。


      三、积极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师资队伍结构得到快速优化


      学院近年来发展比较快,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关键。


      1、坚持引进与内部培养并重,重视现有师资队伍的提升。学院采取联合培养、送出培养等形式先后派出近2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目前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13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2、对急需学科、重点发展学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近年来,我们不是一味地引进博士,而是根据学院各专业教师急需程度、学科发展需要以及现有教师的培养计划等来统筹安排,严把质量,为今后人才引进留有余地。看起来,近年博士引进数量不是太多,但我们比较注重的是质量和结构。随着博士毕业生越来越多,慎重引才的效果将日益显现。


      3、制定“教学名师”工程计划,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由于我院青年教师多,为尽快使青年教师成为学院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我们实行了老教师传帮带、重点扶持培养、院内科研立项支持等措施,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实行较宽松的管理政策,在成果申报、教学工作安排、参加学术会议、学院活动等方面尽可能给予支持和帮助。另外,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主持的课题及学院组织的重要学术活动等,以达到锻炼队伍的目的,从而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科研、教学素质。


      经过几年的努力,学院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学术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目前教师队伍中有教授10人、副教授20人,拥有博士生导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百人工程”理论人才2人、济南市“理论人才工程”成员7人、济南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和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11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7名教师被国外高校聘为客座教授。另外,先后聘请了3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家和学者型官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学院发展顾问,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泰岩博士、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何帆博士等。


      四、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全面提升学院整体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


      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完善学院科研规章制度,加大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培育、扶持和奖励力度,增强教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制定学院学术团队建设规划,做好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选派优秀学术骨干国外、国内访学。


      3、加强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拓宽科研立项申报渠道;设立了学院学术出版基金(每年5万元),支持高水平专著出版工作。


      4、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学会工作,学术报告活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学院组织召开了2次“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和其他重要学术活动。


      近5年,学院教师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省部级项目41项、厅级科研项目22项、横向联合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达300万元,5项成果被省领导批示或省有关部门应用,获得山东省社科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7项、厅级奖励28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高水平论文100余篇;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学院在对外经济与跨国经营、劳动力流动与充分就业、经济转轨与投融资、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计量与制度分析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众多高水平成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在省内的优势地位。可以说,学院科研工作实现了较大突破。


      五、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全方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在学校支持下,学院在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交流、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迈出可喜步伐。学院先后与20多家企业和社区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2006年被山东省经贸委授予全省企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已成为学院重要品牌,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等国家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如与英国格拉斯哥加里多尼亚大学开展了本科、硕士合作交流项目,与美国剑桥学院开展了管理学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等。近年来先后派出10余名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出国访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等国的外籍教师和专家学者来我院讲学、任教。另外,学院还积极承办国际学术会议,2年一次的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已成为良好的品牌。


      我院教师还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制定,有3名教师被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6名教师被聘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的专家和大型企业顾问。通过服务地方发展,锻炼了队伍,拓宽了学院“开放式办学”思路,同时还可以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弥补学院经费不足。


      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学院以德育和就业工作为重点,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学生日常良好行为养成及健全人格的培育。


      1、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学风建设纳入学院总体发展目标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院领导定点联系师生制度》和《院领导接待日制度》,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方向发展。坚持辅导员班会制度、听课制度、谈心制度、联系学生家长制度、联系专业教师制度、值班制度等基本制度;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的制度体系,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通过树立典型、大力宣传等措施,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确保学风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2、注重学生社团建设,定期举办英语模拟考试、各种知识竞赛、营销大赛等有意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一系列优秀成绩。如,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中多人次获奖,其中2010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荣获特等奖2个(米兰·(MILAN)官方网站,3个);学院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都市阳光活动等多次获得表彰,并受到前副总理李岚清和团中央领导接见;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曾获得全国铜奖、山东省特等奖等奖励;涌现出一批在校期间成功创业的典型。


      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加强对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和困难家庭学生就业的帮扶工作,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发挥优秀校友的作用,建立就业基地;广泛发动全院教工,广开就业渠道,努力提高一次性就业率。对特困生、问题生、成绩差学生及时予以关注,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等问题。同时积极拓展社会实践范围,开展大学生励志成才、创新创业工作。


      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是全校共产党员和师生员工的共同心愿。经济学院全体师生将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为契机,在新一届校党委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目标,立足内涵发展,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把经济学院办成一所基础扎实、富有特色、主要学科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的开放型、国际化学院。
      
      
    来源:经济学院
    编辑:夏卫东、刘珂珂
    编审:高志刚、张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