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夯实基础谋发展 积蓄力量求突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改革发展纪实

    日期:2010-06-24来源:   浏览量:

      六年,用米兰·(MILAN)官方网站,发展的时间标尺测量是短暂的;六年,用米兰·(MILAN)官方网站,发展的历史坐标定位却是恒久的。


      六年的时间里,信息学院努力夯实基础谋发展,不断积蓄力量求突破。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之际,回首走过的路程,历尽千辛,硕果累累;翘首前方的道路,困难重重,信心百倍。


      一、党建思政工作积极,工作成绩显著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信息学院党委坚持以谋求学院发展为龙头,以加强党员教育为核心,以特色活动为载体,以高质量的组织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统战工作、离退休工作和群团工作,充分发挥好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为师生的发展创设最佳平台,增强了学院党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学院党委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先后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等党的重大理论学习教育活动。教工党支部书记均由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或系部负责人担任,强化支部的服务职能,教职工党支部在全面履行职责的前提下,把工作重点放在调动和发挥共产党员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好在教工、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壮大党的队伍的骨干力量。六年来,学院共举办业余党校培训班12期,培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2400余人,教工入党积极分子7人,发展学生党员1200余人,教工党员4人。


      二、学生管理工作扎实,教育效果明显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学院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打造学院学生工作的特色,使学生工作在院内有作为、校内有地位、校外有影响,山东电视台、山东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学院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学生管理工作稳中求变求新,学风建设想方设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学生党员发展有章有法;学生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井然有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如火如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体现国家关怀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不折不扣执行。


      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竞赛等国家、省级多种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多次承办米兰·(MILAN)官方网站,电脑科技文化艺术节等校级科技活动,6年来共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4项,省级一等奖26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8项。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就业形势好。近6年就业率平均达82.7%,累计就业率达90%以上。学院社会实践服务队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服务队,学院团委连续6年被评为学校“红旗团委”。6年来共有12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22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6个班被评为省级优秀班集体,200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刘志远同学获得2008年“齐鲁晚报杯”山东省十大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三、教改教研不断突破,示范意义重大


      作为国家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单位,承担3项国家级教改研究示范项目,4次承担全国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指导研讨会,在全国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特别是在山东省计算机教学研究改革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3次组织山东省计算机教学研究改革研讨会,确立了我校的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在省内的重要地位。


      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五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山东省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按照“实基础、重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确立面向21世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组科学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应用型和科学研究型高素质专业人才,逐步提高米兰·(MILAN)官方网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提高专业办学的知名度,使专业教学在山东各高校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年来,学院共建设国家精品课1门,省级精品课3门。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教研项目20余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获山东省研究生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等10余本,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本、二等奖1本。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者1人次、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人次、获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1人次、米兰·(MILAN)官方网站,优秀教学奖3人次、米兰·(MILAN)官方网站,青年教学能手5人次。


      四、学科建设稳步进展,科研成果丰硕


      学院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是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强化建设学科。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国产数据库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于米兰·(MILAN)官方网站,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发展。形成了智能计算理论与技术、网络计算与信息处理技术、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等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是我校博士单位立项建设支撑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网络智能计算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作为主办单位,于2006年10月成功召开“第六届智能系统设计与应用”国际会议,并于2007年10月成功承办“2007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


      学院不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积极探索科研促进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搭建科研平台,充分调动全院教师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第一次党代会以来,信息学院教学科研设施不断改善,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级项目10项,其中国家“863”和“十一五” 科技支撑子课题,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子课题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承担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4项。科研总经费1800余万元。近6年内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等厅级以上成果奖10余项。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和IEEE、IFAC、IFIP、ACM等著名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国际著名论文数据库收录160余篇。在历届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共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近20余篇被SCI、EI收录。有4人获得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人获得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2位老师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导师称号。


      五、服务地方建设积极,凸显优势特色


      学院始终坚持信息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服务并重的理念,指导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充分发挥信息学科的优势特色,在服务地方建设和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发的山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山东省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中小学管理信息系统已经为全省30多家研究生培养单位、130余所高等院校、近1000所中小学校的师生服务,已经形成一套全省的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并成立了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为山东省教育厅及山东省内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提供有效的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学科平台和网络服务平台优势,为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企业等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了10余套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和运维服务,已经形成一套在省内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综合政务信息服务支撑平台。信息学院发挥优势特色,在积极服务地方建设的同时有力的支撑着信息学科的发展。


      六、动员师生迎难进取,翘首展望未来


      六年时间里,信息学院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学校快速发展主旋律中,面对教研队伍年轻、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引进困难等现实,信息学院深感责任重大。在博士立项支撑学科建设、优势交叉学科建设、高水平研究团队建设、高质量的教学培养体系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努力。在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学院将严格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和要求,充分挖掘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潜力,动员一切力量,积极进取,争取更大的成绩。
      
      
    来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编辑:夏卫东、刘珂珂
    编审:高志刚、张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