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专稿:高水平大学建设专家解读(七)

    日期:2010-10-22来源:刘志岫 浏览量:

    优化资源配置 发挥资源效益


    刘志岫  


    学校党委提出的“一二三四”发展战略和办学思路,核心任务就是要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这是在学校改革与发展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顺应了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描绘了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远景,凝聚了数万名济大人的企盼和愿望,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众所周知,高水平大学建设不可能凭空而降,必然基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师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大学文化等诸方面长时期的发展和积淀。其中,学校资源的科学规划、合理配置、综合开发、有效利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作用。


      资源,顾名思义,简单说,是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来源。在经济学中,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资源是指社会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资源有软、硬件之分,软资源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硬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所显示出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又称为无形资产,包括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硬资源是指可以直接使用或开发其存在价值的资源,又称为有形资源,包括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


      国家实行高等学校扩大招生政策以来,使更多家庭的子女获得进入大学读书深造的机会。我校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为满足学校办学需要,保证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为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承担了巨大压力,付出了艰苦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看到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照相关办学指标和现实需要,我校现有办学资源或者说办学条件与学校规模还不是很匹配,资源投入相对滞后于招生,对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产生一定制约;对我们当前面临的建设高水平大学这样一个艰巨任务来说,差距就更加明显。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学校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结构不尽合理,分配不尽均衡,投入不尽到位,管理不尽有序等现象和问题。诸如实验用房紧张,尤其是科研用房比较短缺和拥挤;有的部门、单位教学行政用房紧张,有的行政用房占用比例偏大;教职工住房供需矛盾突出;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重复购置、利用率偏低和维护不够及时;不同程度的浪费;重预算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等等。


      鉴于以上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存在的现象问题,尤其是为进一步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对学校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现实需要,势必要求我们必须对学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力求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为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保障,从而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去年,学校制定并实施校园基本建设和资源配置规划,进一步精心规划校园建设,力争实现“3131工程目标”,即到2015年,完成南院山体的修复、绿化和建设,使校园可利用面积达到3000亩;加快基本建设步伐,完善校园基本建设布局,校舍建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多渠道增加机器设备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亿元;通过建设和调整,使每位教师在学校都有1处固定的办公场所。同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创造条件,改善教职工居住条件。“3131”工程作为学校阶段性目标已经开始实施,逐步见到效果。2009年,教学仪器设备采购达1800余万元,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进行了有效补充和提升。年内将要交付使用的4万多平方米逸夫楼(化学化工楼)、机械工程楼,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2栋学生公寓楼,将能够明显改善实验教学用房、学生居住条件。这些举措均为调整学校资源布局、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空间。


      第二,优化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与否,对我校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办学效益就显著提高,就能充满活力;否则,办学效益就明显低下,学校发展就会受到阻碍。我们要坚持科类相对集中,互为补充,推进资源共享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着眼于发展,从整体上把握,把东、西两个校区的资源合理调整、分配和使用,使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创新管理制度和模式,推进资源共享,发挥资源效益。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资源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学校运行成本。要切实增强资源管理意识,建立健全资源管理责任制。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审批制度,对学校资源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掌控。对资源的完整性和使用有效性建立客观公正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树立起成本意识,防止和避免把占有使用的资源当作“免费午餐”,只顾要钱,不想节支;只顾花钱,不问效益;只重购置,不重管理的现象发生。


      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下,实行学校统一所有、部门单位监管、使用人占有使用的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学校、部门或单位、使用人三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职责: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学校资源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学校资源进行宏观管理;部门、单位负责对本部门、单位所属资源实施监督管理;使用人对占有使用的资源实施具体管理。


      理想的资源管理模式,应以强大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借助科学合理的国有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将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规范固化为数字化的管理程序,实现资源的精益化和信息化管理。


      为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必要实施资源共享并就资源共享作出明确规定,切实改变以往分别使用、资源利用率低下的状况,推进资源跨部门、单位使用。资源共享与办学成本和资源使用效率密切相关,需要从实验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入手,成立相应的实验测试中心等机构,动用必要的手段,对学校投资购买的设备实施强制共享。对使用范围广、共用程度高的仪器设备和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使用。另外,在实现学校内部资源共享的同时,也可以对外开放,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本着谁投资谁先受益的共享原则,激励校内外各方对仪器设备的投资,从而提高学校仪器设备水平和利用率。


      所有仪器设备都有不同的使用周期,在使用周期内,需要投入必要的管理经费,包括人力成本、耗材开支、仪器设备维护费用等,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如果此项经费投资不到位,仪器设备操作人员未经系统培训、仪器设备维护不及时、“疲劳或带病”工作,势必会影响仪器设备的完好率,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周期,资源效益就会打折扣。


      我们坚信,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通过几万名济大人的不懈努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作者:刘志岫【作者简介:实验设备与国有资产管理处处长,研究员】
    策划:夏卫东
    编辑:刘珂珂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