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大要闻

济大要闻

    师德建设大家谈(1):谈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

    日期:2011-05-30来源:王少清 浏览量:

      编者按:根据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教育厅通知要求,从今年4月份开始到9月份,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高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教师关爱学生、热爱教育、潜心学术,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党委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了相关实施意见,范书记也几次对活动的开展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指示,并强调指出,师德建设工作同样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为配合我校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的开展,《米兰·(MILAN)官方网站,报》、学校主页、《文化建设网》分别开设“师德建设大家谈”栏目和专题,邀请教师、机关干部、辅导员、学生等就师德建设发表真知灼见,进行广泛讨论,推动此项活动向深入开展。


    谈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


    王少清


      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就无法完成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在认识到师德建设重要性的前提下,要搞好师德建设,就必须清楚在当前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下师德的结构和内涵。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师德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产生了很多新的问题。大量扩招使生师比急剧上升,师生公共空间大大萎缩;信息渠道多元化使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科研工作量的大量增加使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严重不足;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则要求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愈来愈快等等。同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的新形势赋予了高校师德以新的内涵,同时也对高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僵化的条框文本,而是一个多元立体的结构体系,由思想意识、专业知识、执教能力和教书育人四个层面构成,各自有着丰富的内涵。思想意识是师德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是高水平师德的保障,而教书育人则是高尚师德的具体体现。


      1.思想意识层面


      这是师德的基础,是师德素养的动力源。其中又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自我认知和行为准则三个子层面,构成了师德的动力系统,决定着师德的方向,对教师职业素质形成起着控制与推动作用。而教育理念又决定了教师的个人认知和教学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教育教学理念自身具有丰富的内涵,但基础是“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育没有独立的生命,它是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唯有以民族的生命为生命的教育,才算是我们的教育。”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关系着国家、民族和全人类的未来。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就会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新人的培育者,而且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和定位,在教学过程中遵守高尚的行为准则就成为了自然的事情。


      2.专业知识层面


      这是师德素养的信息维。教师的任务首先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决定了学生培养的水平,也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层次。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个是教育专业知识,表现为认同中国传统的优良师德规范,接受并贯彻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艺术,主动学习心理学等相关教学知识。另一个是行业专业知识,即教师自身所学专业领域的知识。高校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需要教师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水平,这样才能在专业和学术发展上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教师只有具备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以及前沿学科知识,才能将自己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才能在和学生建立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时占据主动,发挥“意见领袖”的主导作用。


      3.执教能力层面


      这是师德素养的执行力。教师的执教能力本属于业务素质的要求,但从教师的职业自觉行为价值评判角度来说,也是一种职业道德要求。执教能力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能力、改革发展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体现为科学理解教材、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我认为,在爱学生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学生,不仅要爱学生,而且应该知道怎样去爱学生,爱学生不是放纵学生,恰恰相反,严格要求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改革发展能力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注重教学改革,钻研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同时要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永远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这样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做好学生的学术导师。团队合作能力则是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对教师职业素养提出的要求。教师自身的发展要和学科、学校的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从团队整体利益出发设计教师自我发展规划,形成学科合力,推动整体发展。这是教师的教育觉悟和职业眼界的体现,因而也属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


      以上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结构,它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思想意识层面是统帅,决定了教师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的效果;而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又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保障。思想意识不是靠喊口号来表现的,而是体现在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追求和执教能力的提高中;同时,教师在追求专业知识和提高执教能力的过程中,也会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尚的职业素养武装自己,用广博深厚的专业知识来传道授业解惑,用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好书的同时育贤才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最后,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师德建设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而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师生关系中,学生并非被动的施为者。现在的学生有思想,信息丰富,头脑灵活,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无论在思想意识层面还是专业知识和执教能力层面都要尊重学生,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这也是师德素养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陶行知先生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所以要注重发挥学生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使学生成为教师职业道德提升的助推剂和检测仪。
      
      
    作者:王少清,教授,物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山东省首届教学名师获得者
    组稿:刘珂珂
    编辑:张 伟
    编审: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