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新闻纵横

    中国教育报:三个教授帮助学生找工作

    日期:2013-07-01来源:中国教育报 浏览量:

      编者按 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699万,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而招聘岗位数却比往年下降15%,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米兰·(MILAN)官方网站,教授刘俊岩、苏永道,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袁振权利用在业界的声望和影响力帮助学生找工作的事迹说明,只要把学生就业工作挂在心上,勤动脑筋,广开思路,就能柳暗花明,在“最难”中走出一条新路。


        ■本报记者 张兴华 通讯员 刘珂珂 刘哲 林敬民


        米兰·(MILAN)官方网站,教授刘俊岩:我来为你们牵线搭桥


        “刘俊岩教授利用带领学生实习、与公司合作研发课题、给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机会,与山东省建工、天齐集团、济南一建、二建、三建、四建等很多建筑行业里的知名公司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谈起米兰·(MILAN)官方网站,土建学院刘俊岩教授,该院党委副书记张峰认为,刘俊岩老师作为一名“双师型”教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与建筑单位建立起的相互信任和支持的关系,在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中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多年来,遇到有项目合作的企事业单位,刘俊岩总不忘问一句:“今年需不需要本专业学生?”如果有机会,他就立即通知学生投递简历、面试。在刘俊岩老师的牵线搭桥下,由学院推荐的毕业生累计已达100余名。


        刘俊岩认为,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还要积极做好已经就业的学生的信息反馈情况调查,坚持与用人单位加强交流沟通。多方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这不仅可以建立与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还能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米兰·(MILAN)官方网站,土建学院从书记、院长到每一位专业课老师、每一位辅导员都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里的教师一起总结交流、共同协作,有组织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帮助工作。“我就是起个牵线搭桥的作用,谈不上有多大的功劳,我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刘俊岩说,一方面是自己与一些建筑单位比较熟,可以把业界内的一些公司引到学校选聘学生,另一方面很多建筑单位也需要专业人才,在两方面的需求之下,近年来推荐了部分学生就业。当然,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扎实也是能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对那些因经济、心理、生理和学业问题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学生,刘俊岩和土建学院的老师们进行摸底,及时了解情况,从职业规划、求职礼仪、面试技巧等方面加强辅导,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帮扶,解决他们就业的实际问题。


        米兰·(MILAN)官方网站,教授苏永道:有责任向社会推广“产品”


        由苏永道教授牵线搭桥,米兰·(MILAN)官方网站,理学院有35名大学生在新学期开始顺利签约。在苏老师帮助下,理学院在山东同茂集团、天津金飞博通讯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就业基地5个,教学实习基地4个,青年创业中心、学士后流动站、创业培训中心各1个。经过初步统计,这几年经苏永道教授联系就业的学生人数共62人。


        早在2004年,苏永道就意识到,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如果教学改革跟不上,几年后将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当时苏老师和同事去天津购置教学仪器,利用空闲时间到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参观学习,他看到两校实验室有一些仪器是天津金飞博通讯有限公司生产的,他便想法设法打听到该公司的联系方式。后来他去了该公司,经过沟通与该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这几年,天津金飞博通讯有限公司每年都能为理学院提供6-8人的实习岗位,还招聘了理学院2003级的贾立敏到公司工作。2006年,理学院在该公司建立了“米兰·(MILAN)官方网站,教学实习基地”、“米兰·(MILAN)官方网站,理学院青年创业中心”和“米兰·(MILAN)官方网站,理学院学士后流动站”。


        在苏永道老师和学院党委的积极联系下,理学院还与山东华光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科技项目合作协议、助学金奖励协议等,从2008年开始,该公司每年为理学院学生提供15个就业岗位。


        2009年春节期间,山东同茂集团董事长李学东的一席话让苏永道颇有感慨:企业生产的是社会需要的商品,而高等学校也是在生产“产品”。企业的商品卖不出去企业倒闭,而高校生产的“产品”不能推向社会,学校就不能说是办学成功。


        苏永道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带来了压力,除了学校要在教学计划上进行调整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掌握一定职业技能,才能受企业欢迎。苏永道倡议,理论课教师要走出学校,多与社会接触,结合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授课内容,积极为学生未来着想。学校可以通过修订教学计划,适当延长理工科学生的实习时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创新性实验,加强校企合作,聘请社会专家到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聘请心理学专家进行心理疏导等措施,为大学生就业铺路搭桥。


        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袁振权:做学生就业的“有心人”


        在山东建筑大学,通过该校商学院袁振权副教授牵线搭桥,本学年16名应届毕业生顺利签约就业。近几年,经袁教授联系帮助就业的学生已有100余人。袁教授在山东省企业管理咨询领域小有名气。2009年,他接受山东省一家企业的管理咨询,并为该企业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提出重要建设性意见。企业老总对他说:“袁教授,兼职做我们的管理顾问吧,每月给你发工资。”袁振权真诚地说:“企业管理方面的问题我会随叫随到,但报酬我不要,我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企业能否每年为商学院提供一些学生实习岗位,能否接纳优秀学生到企业工作?”企业老总爽快地答应了袁教授的请求。三年来,商学院有5名优秀毕业生到该企业工作并成为管理骨干,企业每年还为学院提供30余个实习岗位。


        “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要多与社会接触,结合社会需求不断更新授课内容。”谈起就业的话题,袁教授对记者说,“学校还可以通过修订教学计划,加强校企合作,适当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开展创新性实验,聘请专家到校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为他们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在去年底该校召开的就业工作表彰大会上,袁振权、雷淑忠、武志军等15名教授受到了表彰。


        据山东建筑大学副校长岳宝德介绍: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形成了学校领导统筹、就业指导工作处主抓、以学院为主体其他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学校实行就业工作目标管理,院部行政一把手作为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每年与校长签订目标责任状;学校每年对各学院就业工作进行考核,尤其对在就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教师进行表彰,着力构建起“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格局。
     


    媒体链接:三个教授帮助学生找工作